-
发布时间:2015/01/07标签:佛教知识佛旅网蝉友圈浏览次数:1607
命相、星相以及风水地理,起源很早,以星相家的传说,可以推到太古以前,天地始成之时,也就是当宇宙存在的同时,就已形成了他们的原理。 以佛教的观点看来,对于命相、风水之术,既不否定也不肯定...
-
发布时间:2015/01/07标签:佛家养生佛教知识佛旅网蝉友圈浏览次数:2040
养生须调和:调食、调眠、调身、调息和调心 在人的一生中,不可能不生疾病,或外界因素所致,或自身饮食起居、情志调摄不当。如《摩诃止观卷六》所言:“众生病缘种种不同,诸病苦痛种种不同,诸药方...
-
发布时间:2015/01/07标签:佛教知识佛旅网蝉友圈高僧大德浏览次数:1840
编者按:中国古代高僧辈出,有些高僧除了佛法造诣精深,而且精通汉文梵语,译出众多佛教经论,鸠摩罗什就是其中之一,并与真谛、玄奘、义净三位合称为四大译经家。明贤法师认为:“因佛经翻译的贡献,鸠摩罗什大师...
-
发布时间:2014/12/04标签:佛教知识寺院馈赠蝉友圈浏览次数:1384
依比丘戒及比丘尼戒而言,若以十方信施所供的常住物品,私自馈赠、取用,不论对象是谁、理由如何,均犯偷盗戒,而且是偷了十方僧物,至少也是现前僧物。所谓十方僧物,是属于十方所有、一切僧众所有的...
-
发布时间:2014/12/04标签:佛教知识寺院馈赠居士蝉友圈浏览次数:1378
依比丘戒及比丘尼戒而言,若以十方信施所供的常住物品,私自馈赠、取用,不论对象是谁、理由如何,均犯偷盗戒,而且是偷了十方僧物,至少也是现前僧物。所谓十方僧物,是属于十方所有、一切僧众所有的...
-
发布时间:2014/12/04标签:佛教建筑佛教知识佛教艺术蝉友圈浏览次数:2250
一、白居寺措钦大殿建筑 白居寺,位于西藏自治区江孜县城西北端的山坳里,三面环山,四周山梁上以夯土砌以城墙,上设城垛和观敌台。整个寺院依山而建,建筑群以措钦大殿和白居塔为中心,建筑宏大,气势...
-
发布时间:2014/12/04标签:佛家养生佛教知识蝉友圈浏览次数:1428
1、凡人欲求长寿,应先除病。欲求除病,当明用气。欲明用气,当先养性。养性之法,当先调心。 2、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,故肉身以气为主。气亏则病,气滞则病。欲治其病,先治其气。 3、气以行血,...
-
发布时间:2014/12/03标签:佛家养生佛教知识蝉友圈浏览次数:1501
编者按: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“增收(增加气血)”,也需要“节支(减少血气的损耗)”。 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,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 1、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,而且...
-
发布时间:2014/12/03标签:佛家养生佛教知识蝉友圈浏览次数:1537
葬仪的进行,应该有诵经、念佛等佛事 葬仪的进行,应该有诵经、念佛等佛事。但在中国现行的佛教葬仪中,出家人只管诵经,却不是葬仪的主体;因为葬仪中的家祭、公祭等仪式,均委由葬仪社派人司礼,...
-
发布时间:2014/12/03标签:佛教知识蝉友圈浏览次数:1527
问:学佛是否必须放弃现有生活的享受? 不一定,要看情形,无目的的享受,应该收弃;有理由的享受,必须维持。 佛要金装,是装给众生看的;人要衣装,是装给一定的社会层次的人看的。享受的本身...
-
发布时间:2014/12/03标签:佛教知识杀生蝉友圈浏览次数:1923
养成慈悲心,才是不杀生的重点 原则上说,不杀生戒的重心在不杀人,所以,杀人是重罪,杀其他动物是轻罪。众生固然一律平等,但唯有人类能够造恶业(或称为黑业),而堕为鬼道或下地狱;也能修善业...
-
发布时间:2014/12/03标签:佛家养生佛教知识佛旅网蝉友圈浏览次数:1461
健康状况主靠人体本身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 1、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,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;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,而不是靠外部因素,外部...